在线亚洲精品,人人摸人人干AV,欧日韩黑人一级毛

VR校史馆 VR校园
新闻动态

山东省职业院校高质量教学现场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4.11.02
发布者: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推动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1月1日至2日,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市教育局共同承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高质量教学现场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

 

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志刚,山东省教育学会会长、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申培轩,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屈跃宽,滨州市委常委、秘书长丁锋,山东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陈志浩,山东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钟京志,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寿冰,滨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美,以及各市教育(教体)局分管职业教育负责人,各高职院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教学负责同志、教务处长等相关领导350余人出席活动。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石忠主持会议。

宋永祥指出,近年来,滨州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全力助推院校高质量教学、职教高质量发展。把“好学校”作为高质量教学的基础支撑,积极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全市有27所职业院校、11个产教联合体和行业共同体、1090个实训基地,每百万人口中职学校数量、专业点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各类学校办学层次和教学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把“好模式”作为高质量教学的关键所在,坚持“双元育人”“双师教学”,打造了“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三即”职教模式,全市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到80%,“滨州机长”“滨州技师”“滨州工匠”等“金色名片”越擦越靓。把“好环境”作为高质量教学的强力保障,坚持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着力做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社教融溶三篇文章,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越来越优、氛围越来越浓。希望与会领导嘉宾在滨州多走一走、多转一转、多看一看,积极为滨州职业教育建言献策,加强合作交流、共享发展成果。

王志刚要求,一是聚焦主业,把抓好教学工作、抓好常规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个生命线,把井打在教学上、把功夫用在育人上,用心用力、常抓不懈。二是聚焦内涵,把教学工作的基本要素真正抓牢抓实。抓住专业建设基本点、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做强教师队伍第一资源、放大实习实践独有优势、抓好现代治理最大保障。三是聚焦合力,把教学工作的支持保障做实做优做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减少干扰、营造环境;学校领导要把好方向、带头参与、培育文化;教师要全员参与、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学生要主动学习、全面成长、不断增值;各相关方要各司其责、各显其能、各尽其力。

石忠主持会议并强调,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省域新模式试点为主轴,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继续擦亮“全国职教看山东”的名片,充分释放现代化强省建设中的职教力量,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出经验、多出路径、多出范式”。

济南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尹元华,淄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启友,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新姿,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郑德前,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东晖,滨州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申保忠分别作典型案例分享。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辉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题作报告。报告传达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着重围绕提升“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等6个力分析了职业教育承担的重点任务,同时分享了关于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提升关键办学要素质量的思考。

山东省教育学会会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申培轩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领导力外显和内生》为题,从领导力的事业彰显、治校显现、个体外显等3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高职校长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强调了要通过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对接产业、产教深度融合,以及加强人性化管理和质量监控,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交流活动期间,滨州职业学院以“数字化+”赋能为展览主题,围绕学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教融汇、教师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大数据与质量监控七个板块,以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多年来的教学成果。

此次现场交流活动以“聚焦教学高质量 共谋职教新篇章”为主题,旨在通过现场观摩、专家报告、交流研讨等方式,总结和推广职业院校在服务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对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做出新布局,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全省职业院校适应国家重点产业链需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